1941年6月22日,德国军队以550万兵力对苏联发起了总攻,开启了血腥的苏德战争。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残酷和关键的战役之一。在此之前,德国已在欧洲多个国家取得了輝煌的胜利,但随之而来的,是对苏联的狂轰滥炸。尽管德国拥有庞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,最终却以惨败告终,苏联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逐步扭转了战局,并且在多次重点战役中成功战胜了德国。这一切让人不禁思考,是什么原因驱使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浪潮中选择进攻苏联呢?关于这一点,各方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。的确,苏德战争的斡旋原因众多,然而只从苏德边界的地缘政治来看,两国的军事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局势。面对超过一万台坦克的威慑,任何一个领导者都无法安枕无忧。
在1941年末,法国战事的结束标志着德国在欧洲扩展地盘的又一辉煌成就,德国的势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,成功占领了整个欧洲的大部分地区。此时,欧洲的西部除了孤独无援的英国外,其他区域几乎都在德国的控制之中,如乌克兰、荷兰等国,无不归顺于德国的统治。因此,苏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,其巨大的军事实力对德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。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军事强国,在沙俄时期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军事底蕴,常常位列欧洲强国之列。而在苏联时期,其军事实力不断增强,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,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当时的德国。
展开剩余63%苏联在拥有强大武力的同时,也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。在1940年,德国入侵波兰期间,苏联并未选择袖手旁观,而是与德国联手,在欧洲发动了一系列的冲突与争斗。苏联不仅成功将波兰一分为二,还对芬兰、罗马尼亚、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国家开展了进攻,迅速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。为了应对来自德国的潜在威胁,苏联在东部防线上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防御阵地,并以此为基础,进一步拓展其在西方的战略缓冲区。同时,苏联将大批军事物资及庞大的军队储备在这一防线,使其能够有效应对德国的侵略。同时,许多苏联的重要工业设施也开始逐步向西部迁移,以更好地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。
在1940年,苏联发起了一场军事扩张行动,迅速征募了接近两百万后备军人,急需增加军事力量。到苏德战役之前,苏联军队的总数已超过500万人,空军实力接近2万架,而地面部队则拥有24,000辆坦克和一万多门大炮,相比之下,德军虽有290万的兵力,令人担忧的作战飞机数量为10,000架,坦克数量为14,000辆,但面对苏联的部署,依然感到压力重重。值得注意的是,苏联不仅在边境悄然部署了五个军团,亦在持续进行军事调动与扩张。更为复杂的是,德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激烈进行,苏联乘虚而入,把兵力不断增派至边境,给德国造成了不小的威慑和恐慌。
实际上,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,苏联就已经在德国的后方插上了一把尖刀,这一战略举动无疑激怒了德方。1940年6月,德国与英法展开战斗之际,苏联趁机发起对罗马尼亚的侵略,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,而如果没有德国的干预,苏联早已将整个罗马尼亚纳入囊中。此时,罗马尼亚是德国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,德国的能源供应对其战争机器至关重要。如果苏联能够吞并罗马尼亚,德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理。为此,德国在解决了英法问题后,急忙调兵遣将前往罗马尼亚,将巴尔干地区完全包围,预示着德国对于苏联的侵略行动已然准备就绪。就这样,苏德之间的战斗终于拉开了序幕,历史将因这场战争而永远改变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