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历史的长河中,真正能够获得对手尊敬和赞誉的将军,才算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。
1941年初,英国中东战区总司令韦维尔凭借少量兵力,在面对拥有优势兵力的意大利军队时,出奇制胜,成功击败了敌军。这一胜利令墨索里尼感到十分尴尬,他无奈之下向希特勒请求支援,希特勒也因此决定派遣德国将领隆美尔前往北非,带领德意联军参与战斗。
隆美尔到达非洲后,他向希特勒明确表态,自己只有两个目标:一是征服利比亚东部的昔兰尼加,二是攻占重要的苏伊士运河。此时,隆美尔手头的兵力极为有限:仅有一个装甲团、两个机枪营、两个侦察营、三个炮兵连以及一个高射炮营,而英军在昔兰尼加的兵力却远远超过他,拥有两个装甲师的强大阵容。希特勒对此担忧不已,命令隆美尔坚守阵地,避免与英军硬碰硬。然而,隆美尔的胆略远超常人,他选择了违抗命令,毅然指挥德意联军向英军发起了进攻。
展开剩余74%隆美尔的战略非常独特,他充分发挥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,以奇袭为主攻方式。凭借着快速的机动和突然的攻击,他带领德意联军直接冲击英军指挥部,使得敌军完全没有准备,瞬间陷入混乱。4月11日,英军彻底溃败,英军指挥官奥康纳和尼姆将军被俘,昔兰尼加的控制权也被德军拿下。英军在这场战斗中惨败,不得不撤退400多英里,最终将防线拉到托卜鲁克。
隆美尔并没有停歇,在得到部分坦克补给后,他于4月11日开始向托卜鲁克发动猛烈攻势。英军和澳大利亚师拼死突围,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决心和协调,屡次遭遇失败。双方在托卜鲁克的战斗中一直僵持了近8个月。
直到1941年10月,英军接连的失败终于让英国首相丘吉尔失去了耐心,决定换掉韦维尔,任命奥金莱克为新的指挥官。11月18日,奥金莱克带领10万英军和800多辆坦克发起反攻,而此时,隆美尔手头只有约4万德军和240辆坦克,兵力处于劣势。然而,希特勒又一次发出命令,要求隆美尔撤退待援,避免与英军直接对抗。面对上级的指示,隆美尔再次选择了无视,他带领德军在沙漠中与英军的坦克展开激烈对射。
1942年1月21日,隆美尔对阿米达比亚发动了一次出其不意的奇袭,英军完全没有预料到,结果被击毁坦克、装甲车超过300辆,损失大炮147门,英军935人被俘。紧接着,28日,隆美尔攻占了班加西,缴获了大量战略物资和1300辆卡车。这些战果让德军在北非战场上的优势逐渐显现。
1942年5月26日,隆美尔再次对英军集结的托卜鲁克发动强攻,经过三周的血战,英国第8集团军近12万兵力被彻底击溃,坚不可摧的托卜鲁克也在仅仅14小时内陷落,英军损失惨重,大量战略物资被德军缴获。托卜鲁克之战,隆美尔的战功达到了顶峰,\"沙漠之狐\"的称号也因此声名远扬。即使是英国首相丘吉尔,也不得不在公开场合表达对隆美尔的敬佩之情:“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勇敢且极为善战的对手,如果撇开战争带来的摧残,他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将军。”
丘吉尔还为此作出决策,调换了中东战区的指挥官,任命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为新一任的英国中东战区司令和第8集团军司令。在隆美尔的不断进攻下,丘吉尔曾对自己的将领们说道:“不惜一切代价,也要打败他!”
在攻占托卜鲁克后,隆美尔被晋升为陆军元帅,他继续带领德军追击英军,直到北非的战斗最终将双方的较量推向了阿拉曼战役阶段。尽管隆美尔的德军一度逼近开罗,但最终由于后勤补给不足和英军强大的反扑,战局陷入僵局。
从隆美尔的战役可以看出,他不仅是一位有着非凡战略眼光的将领,更是一位敢于冒险、果敢决断的军事指挥官。即使面对种种困难和敌人的强大,他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独特的战术和卓越的领导才能,屡屡扭转战局,赢得了敌人的尊敬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